当前位置: 首页>>菠菜导航网新闻>>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闻酒仙诗香品石刻神工
作者:    文/邓爽 袁梦遥 李曦娴 图/邓爽 苏学韬 发布于:2017年08月01日 09:07 点击数:

位于四川省西北方的江油市,作为大诗人李白的故里,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这里还发源并传承了一项民间美术雕刻工艺——雾山石刻。雾山石刻因雕刻原料取石于江油市观雾山而得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清末明初,与广元白花石刻、灌县汉白玉小摆件并列为“四川三大石刻”。2007年,雾山石刻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期,菠菜导航网暑期社会实践 “我们都是文化人”团队来到了江油市,走近“雾山石刻”,去感受传统美术工艺的非遗之美。

雾山石刻的工作室位于江油李白纪念馆,团队一进纪念馆便看到一幅巨大的雾山石刻作品。这件石刻作品,通体黑色,绵延的山水风景,大气磅礴,就连山上的松树也雕刻得细致入微。这幅全手工雕刻的李白故里胜迹图,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雾山石刻作品。

团队走进工作间时,雾山石刻的非遗传承人邓国军正在雕刻作品。得知团队是来调研雾山石刻后,邓国军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热情地招呼着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在采访中得知,邓国军正在雕刻一方砚台。团队成员看到栩栩如生的石刻作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并为石刻之美所折服。

“雾山石刻是纯手工雕刻的,手工雕刻更加细腻,这个是机器雕刻所不能比的。”邓国军说到。雕刻石件的工作平台上摆着大大小小几十件雕刻工具,粗细不等的刀就有十多件。“雕刻石件一般有平、浮、镂、线等手法”邓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给团队成员演示这些雕刻手法,“慢工出细活,一个小物件的雕刻时间也要一个月以上。”

当团队成员问到他每一件作品是如何雕刻时,邓国军说到:“首先我会在脑海中有一个大体的构思,然后在石头上画出一个草稿,但我心里知晓哪些地方该深,哪些地方该浅。一个成品,是需要多次加工,才能做出来的。”李白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大砚台《蜀道难》便是出自邓国军和他的徒弟周敏之手,雕刻该作品历时两年多,设计灵感来源于李白的《蜀道难》。团队也有幸亲眼目睹到这幅作品,只见其将蜿蜒的河流、飞流直下的瀑布、耸立的树林与重重叠叠的山峦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极强的观赏性与收藏性。

团队还了解到,上个世纪时雾山石刻曾面临发展困境,在1979年改革开放后,江油市人民政府为了抢救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特将邓国军的父亲邓文聘用进李白纪念馆,雾山石刻才得以留存。邓国军则继承了邓文的手艺,继续传承着这一项传承千年的民间美术传统工艺。

邓国军还告诉团队,雕刻师傅不仅需要有这方面的爱好,还要有较高的悟性,一定的美术功底,和一定的立体感,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有耐心,因为经常一坐着就要雕刻几个小时。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过快,而雾山石刻又需要放慢节奏,因此矛盾之下该项工艺的传承也有着一定难度。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几个学员的,可是这项工作确实辛苦。邓老师说到。到了现在,雾山石刻的手艺者也仅有邓国军和周敏两人了。

其实,邓国军在雾山石刻的推广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他曾带着雾山石刻,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深圳文博会等展览,力图扩大雾山石刻的知名度。即便这样,雾山石刻也在渐渐没落,邓国军已60余岁且即将退休,而周敏也已40余岁,新的传承人还没有找到,这两位传承人都对雾山石刻的未来感到担忧。

虽然雾山石刻的大多数作品都在李白纪念馆展出着,来到这里的游客也都可以领略到其独具匠心的美,但团队更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将这项传统美术工艺更好的在老员工乃至社会公众群体中推广宣传,从而使这项传统文化能真正的得以传承。他们将用镜头和笔将雾山石刻展示在更多人面前,让社会公众关注、了解、爱上这项传统技艺,使它的传承香火得以延续。